骥未作官文解印,独嗟和也废吹篪。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隐

唐·刘禹锡

骥未作官文解印,独嗟和也废吹篪。

青山绿水常为伴,明月清风共我知。

野径花香人迹少,松林鸟语日斜时。

闲来把酒吟诗赋,不问尘间是与非。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虚构之作,历史上刘禹锡并未创作过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又有清新自然之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千里马尚未为官便已辞去了官职的印绶,独自哀叹着伯牙失去了子期,再无人共奏那和谐的篪音,我如今与青山绿水为伴,明月清风成了我的知己,野间小路上花香四溢,却少有人迹,松林里鸟鸣声声,正是夕阳西下之时,闲暇时我举杯饮酒,吟诵诗作,不再关心尘世间的是是非非。

释义

首句“骥未作官文解印”以千里马和辞官解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淡泊与超脱;次句“独嗟和也废吹篪”则借伯牙子期的典故,抒发了知音难觅的孤独与哀愁,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与自然和谐共处,远离尘嚣,享受宁静与自由。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首联以千里马和辞官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颔联则借伯牙子期的故事,抒发了知音难遇的感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归隐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仕途不顺,心生归隐之意之时,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态炎凉,诗人深感疲惫与无奈,于是萌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