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白居易
闷甚长须酒破除,酒能作病又何如。
眼前病闷都无碍,心里安闲得有余。
顾我今成多病者,念君长作独醒人。
只应清夜无眠意,长与灯花作伴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尤其是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译文
心中烦闷至极,唯有借酒消愁,尽管知道酒能致病,但又如何呢?眼前的病痛与烦闷都显得微不足道,只要心中保持安闲自得,便有余裕应对,反观我如今已成多病之躯,而你(可能是指友人)却常常保持清醒,不沉迷于酒,或许只有在深夜无眠之时,我才会与灯花为伴,度过这漫长的夜晚。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病中的心境与对友人的思念,首句“闷甚长须酒破除”直接点出诗人因烦闷而借酒消愁的心情;次句“酒能作病又何如”则透露出诗人对酒的矛盾心理,既知酒能致病,却又无法割舍;三、四句“眼前病闷都无碍,心里安闲得有余”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安闲;后两句则转向对友人的思念,以及自己在病中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思为题,通过借酒消愁、对友人的思念等情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妥协,又有对内心世界的坚守与追求,尤其是“心里安闲得有余”一句,更是体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淡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因年老体弱而多病,内心充满了对生命的无奈与感慨,在病中,他或许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更加珍惜内心的平静与安闲,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展现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从容,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洞察力与人文关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