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司空图
静里顿能除妄想,病中还欲寄空门。
无人解识心真处,只有幽窗月影存。
作者及朝代
司空图,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又号玄晏先生、元晏先生,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他生于晚唐,一生经历了唐朝由衰到亡的历程,早年曾应进士试,未中,后入朝为官,但仕途坎坷,多次遭贬,晚年隐居中条山王官谷,过着隐居生活,并自号“耐辱居士”,司空图在文学上主张“思与境偕”,强调诗歌要抒发真实情感,意境深远,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作者简介
司空图生于晚唐乱世,一生经历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他早年曾有过仕途经历,但多次遭贬,对官场失望后,选择隐居山林,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他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不仅诗作优美,还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诗论,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静谧的环境中,我能够顿时消除心中的妄想;在病痛中,我还想要寄托于空门(佛教)以寻求解脱,没有人能够理解我内心真正的想法,只有那幽静的窗前的月影与我相伴。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病中寻求心灵解脱的渴望,在静谧的环境中,他能够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但在病痛中,他更加渴望通过信仰佛教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他的这种心境却无人能够理解,只有那幽静的窗前的月影成为了他唯一的伴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首句“静里顿能除妄想”写出了诗人在静谧环境中内心的平静和超脱;次句“病中还欲寄空门”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病痛中寻求解脱的渴望,后两句“无人解识心真处,只有幽窗月影存”则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司空图晚年隐居期间,当时,他因仕途不顺而心灰意冷,选择隐居山林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在隐居期间,他饱受病痛折磨,更加渴望通过信仰佛教来寻求内心的安宁,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和对解脱的渴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司空图在晚年生活中的孤独和无奈,以及他对内心平静和超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