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猎风声万马奔,我方愁绝坐黄昏。全诗是什么?

风云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从军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猎猎风声万马奔,我方愁绝坐黄昏。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以边塞诗和描写音乐的诗篇著称,风格豪放,意境深远,李颀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

行军在风沙弥漫中听到刁斗声声,公主弹奏的琵琶曲幽怨又很多。

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广袤的沙漠。

狂风呼啸,战马奔腾,我心中愁苦万分,独自坐在黄昏中黯然神伤。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内心的愁苦,诗中通过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风沙中的刁斗声、公主琵琶的幽怨、野云万里、雨雪纷纷等景象,生动地展现了边疆的荒凉和战士们的孤独与愁苦。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战士的视角,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内心的愁苦,诗中“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两句,描绘了战士们白天登山观望烽火、黄昏时饮马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边疆战士的日常生活,而“猎猎风声万马奔,我方愁绝坐黄昏”两句,则以狂风呼啸、战马奔腾的壮阔景象,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深沉而悲壮的艺术氛围,诗人也通过公主琵琶的幽怨和野云万里、雨雪纷纷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边疆的荒凉和战士们的孤独与愁苦,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边疆的战事有关,唐代时期,边疆战事频繁,战士们长期在边疆戍守,生活艰苦,诗人李颀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同情和敬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在唐代诗坛上,边塞诗是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许多诗人都曾创作过边塞诗,以表达对边疆战士的敬意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李颀的这首《从军行》就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