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水光元自好,宦情羁思苦悠悠。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旅怀

宋·欧阳修

山色水光元自好,宦情羁思苦悠悠。

东南一望知何处,雁字回时暮雨收。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译文

山峦青翠,水波荡漾,这本是自然中绝好的景致,但我身为宦游之人,心中的羁旅之思却愁苦绵长,向东南方远远望去,不知家乡在何方,只待那雁字回时,暮雨停歇,或许能带来一丝慰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愁绪的对比,首句“山色水光元自好”描绘了眼前山水之美,元自好即本来就很好,强调了自然景色的美好,次句“宦情羁思苦悠悠”则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因宦游在外而产生的愁苦思绪,悠悠形容愁思的绵长不断,后两句“东南一望知何处,雁字回时暮雨收”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通过望雁、等雁字(雁群飞行时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古人称之为雁字)的动作,以及暮雨停歇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归乡的渴望。

赏析

此诗以景起兴,以情收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前两句通过对比自然之美与内心之苦,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了宦游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意象,如“东南一望”、“雁字回时”、“暮雨收”,将诗人的思乡之情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欧阳修抒发个人情感、反映宦游生活的佳作。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欧阳修宦游期间,具体年份不详,欧阳修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宦游四方,远离家乡与亲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往往伴随着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欧阳修在宦游生涯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