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说诸侯枉行卷,却从群彦赴明时。的解释

春秋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似说诸侯枉行卷,却从群彦赴明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勃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自幼聪颖好学,六岁便能写文章,被誉为“神童”,王勃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一生颇为坎坷,因才华出众而遭人嫉妒,多次遭遇贬谪,最终在渡海时溺水身亡,年仅二十七岁。

译文

雄伟的长安城被三秦之地所拱卫,透过迷蒙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邻居,你似乎在说诸侯们枉费心机地招揽贤才,而你更愿意跟随众多英才一起迎接光明的时代。

释义

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友人杜少府去蜀州任职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最后两句“似说诸侯枉行卷,却从群彦赴明时”意为友人似乎并不看重诸侯的招揽,而是更愿意与众多英才一起迎接光明的时代,展现了友人的高洁志向和远大抱负。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前两句通过描绘长安城的雄伟和巴蜀的遥远,为送别营造了壮阔的背景,中间两句则直接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经历宦海浮沉的感慨,最后两句以友人的口吻表达了高洁的志向和远大的抱负,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在表达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意象,如“城阙”、“风烟”、“五津”等,增强了诗歌的意蕴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勃送别友人杜少府去蜀州任职之际,当时,王勃自己也正处于仕途不顺的境地,对友人的离别充满了感慨和不舍,他也对友人的才华和志向表示了赞赏和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勃创作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和远大抱负的送别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勃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