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各闻香获三昧,信知文字本非真。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加句(非原诗内容,但符合关键词要求,可能作为题外之意或后人引申)

各各闻香获三昧,信知文字本非真。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和尚,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但多次不第,他的诗歌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五律,以炼字精炼、构思奇特著称,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原诗部分)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长满杂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正敲着月下寺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还要回来,我们约定日期,不可失约。

(附加句)

各自闻到香气而领悟到了佛教的三昧境界,这才相信文字本身并不是真实的,而是指向真理的符号。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诗人的造访经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附加句则表达了通过修行领悟真理,超越文字表象的佛教思想。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李凝幽居的幽静和美丽,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尤为著名,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而附加句则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文字般若”观念,即文字只是表达真理的工具,而非真理本身,需要通过修行和领悟才能真正把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过程中,造访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李凝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附加句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领悟和感悟,体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需要注意的是,附加句“各各闻香获三昧,信知文字本非真”并非原诗内容,而是后人可能根据贾岛的诗风和佛教思想引申出来的,在赏析和解读时,需要将其与原诗内容区分开来。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