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寺方同祭祀斋,忽惊茧纸一诗开。
松风清韵飘云外,竹影幽姿映月来。
古寺钟声传远近,禅心佛意入襟怀。
此中真意何须问,且向空山觅静埃。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暮云
朝代:唐代
(注:此诗及作者为虚构,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在实际历史文献中,未找到完全匹配的诗句和作者。)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推测,他可能是一位隐逸诗人,热衷于山水田园,擅长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抒发内心的淡泊与宁静,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在山寺中我正与众人一同进行祭祀斋戒,忽然之间,一张写有诗句的茧纸被展开,松风带着清雅的韵律飘向云外,竹影以它幽雅的姿态映照在月光之下,古寺的钟声在远近之间回荡,禅心和佛意悄然融入我的胸怀,这里的真意何须多问,就让我在这空山之中寻找那份宁静与超脱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寺中进行祭祀斋戒时,意外发现一张写有诗句的茧纸,从而引发了对自然美景和禅意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松风、竹影、钟声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禅宗的热爱与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山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与和谐,同时融入了诗人对禅意的深刻领悟,首句“山寺方同祭祀斋”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忽惊茧纸一诗开”则巧妙地引出了全诗的主题,即诗人对诗句的感悟和对禅意的追求,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禅意的融入,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主题,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禅意。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及作者为虚构,但我们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文人士大夫对自然和禅宗的热爱有关,在唐代,许多文人士大夫都热衷于游历山水、参禅悟道,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禅意的热爱与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士大夫那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