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怜东野归何处,无复花前把酒来。的释义

生辉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悼李花

唐·李商隐

标格江梅瘦,风情柳态妖。

如何天与色,似雪复如绡。

绝怜东野归何处,无复花前把酒来。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是唐代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李商隐虽然才华横溢,但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

译文

李花的姿态如同江梅般清瘦,风情却如柳树般妩媚妖娆,上天为何赋予它如此美丽的颜色,既像雪一样洁白无瑕,又像丝绸一样柔软光滑,我深深地怜爱这李花,却不禁想问,东野先生如今身在何方?再也没有人能和我一起在花前把酒言欢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花的美丽姿态和颜色,表达了诗人对李花的喜爱之情,诗人也借李花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和感伤之情,东野指的是唐代诗人孟郊,他善于写苦吟诗,与李商隐有一定的交情,诗人通过“绝怜东野归何处,无复花前把酒来”这两句,表达了对孟郊的怀念和感伤,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李花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李花的美丽姿态和颜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诗人也巧妙地借李花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和感伤之情,使得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仕途坎坷和友人离世有关,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他虽然才华横溢,但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更加珍惜与友人的情谊,也更加怀念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当看到李花盛开时,诗人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与友人一起在花前把酒言欢的情景,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伤和怀念之情的诗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