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喜雨
宋·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
听取田夫野老声。
雷公驱电母掣电,
风伯唤雨师洒霖。
故于半载焦枯后,
一雨聊资土脉通。
细滴轻敲润叶心,
涓涓淅沥洗尘缨。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形成其独特的“诚斋体”。
译文
想知道这场雨是如何让众人感到满意的,听听田间农夫和乡野老人的声音就知道了,雷公驱使电母闪电,风伯召唤雨师降雨,正是在这半年土地焦枯之后,这一场雨才使得土地得到了滋润,细雨轻敲滋润着树叶的心田,涓涓细流洗涤着尘世的烦恼。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场及时雨给农田带来的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诗中“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神话元素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浪漫气息。
赏析
这首诗以“喜雨”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和雨水带来的喜悦,诗人以“田夫野老声”为线索,将农民对雨水的期盼和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神话元素,使得诗歌在表现现实的同时,又充满了浪漫色彩。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如“雷公驱电母掣电,风伯唤雨师洒霖”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现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农民生活困苦,诗人杨万里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对农民的疾苦有着深切的同情,在一次长时间的干旱之后,终于迎来了一场及时雨,诗人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喜雨》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