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即有湖南役,准拟扁舟泊耒阳。的解释

小编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发潭州》

唐·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我今即有湖南役,准拟扁舟泊耒阳。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昨夜在长沙痛饮沉醉,拂晓就伴着湘江两岸的春色远行,两岸上飞舞的落花似乎在为我送行,桅杆上的春燕好像在低声挽留,贾谊的才华难道还没有得到施展吗?褚遂良的书法可是无与伦比的,我现在就要前往湖南了,打算在耒阳停船靠岸。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杜甫离开长沙前往湖南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联写出发时的情景,颔联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写岸花、樯燕对诗人的留恋,表达出诗人对长沙的不舍,颈联以贾谊、褚遂良自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则点明此行的目的地,并透露出一种漂泊无定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真挚深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寓情于景,将自己的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巧妙地融入其中,诗人还通过自比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对才华未能得到施展的遗憾和不满,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漂泊湖南时所作,当时,杜甫因避战乱而四处流离,生活困顿不堪,在离开长沙前往湖南的途中,他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表达了对长沙的留恋之情,也透露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无奈,诗人还通过自比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对才华未能得到施展的遗憾和不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发潭州》是杜甫晚年漂泊生涯中的一首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诗人的个人遭遇,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