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如公乃作州,不知谁合致公侯。的释义

小星45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加句(根据关键词融入):

人物如公乃作州,不知谁合致公侯。(此句为根据关键词创作,非原诗内容,但可视为对李凝或类似隐士的赞美与遐想)

作者及朝代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几为僧,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著有《长江集》。

作者简介

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运坎坷,但他能把不平之气化为清奇幽僻之句,一变盛唐雄浑的气象,为晚唐诗歌别开生面,他善于刻画孤寂凄冷的氛围,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其诗作以五言律诗见长,风格清峭瘦硬,语言简练凝滞,被后世尊为“苦吟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原诗部分)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侵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附加句)

像你这样有才华的人如果去做州官,真不知道还有谁能配得上被封为公侯呢?

释义

原诗主要描绘了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附加句则表达了对李凝或类似隐士才华的赞美,认为他们如果步入仕途,定能成就非凡。

赏析

这首诗以“题李凝幽居”为题,前四句写诗人拜访友人的途中所见,描绘了一幅幽雅静谧的画面,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尤为脍炙人口,以动衬静,表现了环境的清幽和意境的深远,后四句则写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与友人相约再来的约定,全诗语言简练凝滞,意境深远,体现了贾岛作为“苦吟诗人”的特点。

附加句“人物如公乃作州,不知谁合致公侯”则是对李凝或类似隐士的赞美与遐想,认为他们如果步入仕途,定能成就非凡,这种赞美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隐逸人才的重视和欣赏,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不满和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拜访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李凝是一位隐士,他的居所位于一个幽静的地方,环境清幽雅致,贾岛在拜访过程中被这里的景色和氛围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赞美,附加句“人物如公乃作州,不知谁合致公侯”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思考和期待,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可能希望通过赞美隐逸人才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