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喜新
唐·贾岛
山行寂寞那逢此,喜向僧房见斩新。
野水乱流临古寺,秋云长绕伴幽人。
松风清韵飘寒殿,竹露微光映静尘。
此地胜如仙境好,何须更问世间春。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贾岛虽有多首与山行、僧房相关的诗作,但本诗内容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中。)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苦吟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期隐居山林,与僧侣为友,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贾岛的诗风清丽脱俗,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山间行走感到无比寂寞之时,竟意外地来到了这里,欣喜地向僧人的居所望去,一切景象都显得那么清新脱俗,野外的水流随意流淌,环绕着古老的寺庙;秋天的云朵长久地缭绕,陪伴着这幽静的修行者,松林间清风拂过,带来阵阵清雅的音韵,飘散在寒冷的佛殿之中;竹叶上的露珠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映照着静谧的尘埃,这里的美景胜过仙境,我又何必再去询问世间春天的消息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山中偶遇僧房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中“寂寞那逢此”与“喜向僧房见斩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由孤寂到喜悦的心情变化,后四句则具体描绘了僧房周边的自然景色,以及这种环境给诗人带来的心灵慰藉。
赏析
贾岛此诗以其独特的苦吟风格,将山行的寂寞与遇见僧房的喜悦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野水乱流”、“秋云长绕”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山林的野趣,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而“松风清韵”、“竹露微光”等细节描写,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超脱与宁静。
创作背景
虽然本诗为虚构,但基于贾岛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诗作可能源于他长期隐居山林、与僧侣交往的经历,贾岛一生追求诗艺的精炼与完美,常年在山中苦思冥想,寻找灵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很可能在某个孤寂的山行途中,偶遇一处僧房,被其周围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所打动,从而创作出这样一首表达内心喜悦与超脱之感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