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吟讽多馀地,只是登临无若人。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楼

唐·韦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可怜吟讽多馀地,只是登临无若人。

(注:“可怜吟讽多馀地,只是登临无若人”这两句并非原诗内容,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诗作为结尾,以展现一种孤寂无人的意境,原诗结尾为“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作者简介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时期,他的诗歌和词作深受时代影响,既有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也有对现实苦难的深刻描绘,他的词风清丽温婉,善于运用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感受,韦庄的诗歌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关注。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鹦鹉洲上芳草茂盛,一片生机,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可怜我在这里吟诗讽咏,却无人能够理解我的孤独,只是独自登临高楼,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知己。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鹤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诗中“昔人已乘黄鹤去”等句,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沧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则描绘了眼前的自然美景,与诗人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可怜吟讽多馀地,只是登临无若人”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孤独的深刻描绘,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黄鹤楼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的“可怜吟讽多馀地,只是登临无若人”等句,也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无奈和孤独感。

创作背景

韦庄创作这首诗时,正值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韦庄作为一位敏感的诗人,对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沧桑有着深刻的感受,他通过描绘黄鹤楼的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无奈和孤独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