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水行
唐·皎然
到处鹭鸥如习熟,转经山水尽精神。
闲来石上观流水,忽忆人间似梦尘。
云影半开松径晓,花光初照竹房春。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新。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出入于仕途,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交往密切,诗名颇盛,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佛家生活,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诗僧中的佼佼者。
译文
到处飞翔的鹭鸥仿佛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环境,我游历山水之间,每一处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闲暇时,我坐在石头上静静观赏流水,忽然觉得人间世事如梦如尘,虚幻不实,清晨,云影半开,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松间小径上,花儿初绽,照亮了竹房,春意盎然,不知何时,我才能归隐到那青山之外,在那月满松风的小径上,享受自然的新意与宁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山水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间世事的淡泊态度,首联“到处鹭鸥如习熟,转经山水尽精神”点出诗人游历山水、与鹭鸥为伴的闲适生活,以及山水间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颔联“闲来石上观流水,忽忆人间似梦尘”则通过诗人的闲坐观水,引出对人间世事的虚幻感受,颈联“云影半开松径晓,花光初照竹房春”进一步描绘了清晨山间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尾联“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新”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游历山水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间世事的淡泊态度,诗中通过鹭鸥、山水、流水、云影、松径、花光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青山绿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诗人通过“忽忆人间似梦尘”等诗句,表达了对人间世事的虚幻感受,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一生游历山水,与大自然为伴,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过程中,面对山水美景,心生感慨,写下的一首抒发自己情感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间世事的淡泊态度,以及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僧们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