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宋·陆游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讲求利病非无补,老矣犹能策治安。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虽然年岁已老,但我的壮志并未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消退,即便死后,我也希望能成为鬼中的英雄,我对于国家利弊的探讨并非没有益处,即使年老,我仍然能够为国家的治安出谋划策,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释义
“讲求利病非无补,老矣犹能策治安”这两句诗表达了陆游即便在年老体弱之时,依然心系国家,认为自己对于国家利弊的探讨和提出的策略对国家是有益的,展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病中所作,但全诗并未流露出丝毫的悲观消极,反而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壮志未酬的感慨,特别是“讲求利病非无补,老矣犹能策治安”两句,更是将陆游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虽年老体衰,但仍心系国家,认为自己能够为国家的治安出谋划策,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被朝廷排挤,晚年更是闲居在四川成都一带,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陆游在病中仍不忘国家大事,对国家的利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策略,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壮志未酬的感慨,更展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首诗是陆游在病中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壮志未酬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陆游的内心世界和他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