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聊尔劳江山,向来郁郁今开颜。出自哪首诗?

小编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喜雨

宋·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绵絮起,水高三尺稻头平。

且须休去老夫子,未可开仓负百姓。

一杯聊尔劳江山,向来郁郁今开颜。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想知道这一场雨是如何让众人感到满意的,只需听听那溪流动地的声音就知道了,风吹得万顷田畴的稻花像绵絮一样飞舞,水位上涨了三尺,使得稻穗与水面齐平,老夫我暂且不要急着离去,因为还不能开仓赈济百姓,这一杯酒姑且算作是对江山社稷的辛劳慰劳,一直以来心中的郁闷今天终于得以舒展。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场及时雨带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诗中“一杯聊尔劳江山”一句,既是对自己辛劳的自嘲,也是对江山社稷的深情厚意,而“向来郁郁今开颜”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因雨水带来的希望而心情大好。

赏析

这首诗以雨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田野的生机勃勃,以及诗人对民生问题的关注,首联以“欲知一雨惬群情”开篇,直接点出雨的重要性,引出全诗主题,颔联通过“风乱万畴绵絮起,水高三尺稻头平”的生动描绘,展现了雨后田野的壮观景象,颈联则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开仓赈济的期待,尾联以“一杯聊尔劳江山,向来郁郁今开颜”作结,既是对自己辛劳的自嘲,也是对江山社稷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态度,全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困苦,杨万里作为一位心系天下的文学家和官员,对百姓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和关注,在一次雨后,他目睹了田野的生机和百姓的喜悦,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喜雨》诗,通过描绘雨后景象和表达自己对民生的关切,诗人既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寄托了对社会安定和百姓幸福的期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