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神游险向冤魂语,笑傲强为洛下吟。
望断天涯无归路,凄凉风雨故园心。
寄言后世学者道,变法从来未有因。
作者及朝代
作者:谭嗣同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年-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之一,与杨深秀、杨锐、刘光第、林旭、康广仁并称“戊戌六君子”,他主张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其著作编入《谭嗣同全集》。
译文
希望有人能像东汉的张俭一样,看到我就接纳我,让我躲藏起来;我也希望我能像东汉的杜根一样,哪怕只是片刻的忍死等待时机,我神游天地,仿佛向冤魂诉说着心中的悲愤;我勉强作出豪放的诗篇,聊以自慰,就像当年晋人阮籍在洛阳城下故作旷达一样,我望着断绝了归路的远方,满心凄凉,风雨交加,更添故园之思,我要告诉后世学者,变法维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有人去牺牲,去奋斗。
释义
这首诗是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捕入狱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变法失败的悲愤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展现了他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
赏析
1、首联:“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这两句用东汉党锢之祸中张俭和杜根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有人能像张俭一样接纳他,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愿意像杜根一样忍死等待时机。
2、颔联:“神游险向冤魂语,笑傲强为洛下吟。” 这两句通过神游和冤魂对话,以及强作欢笑的描写,展现了谭嗣同内心的悲愤和无奈,他知道自己即将面临死亡,但仍然保持着一种不屈的精神。
3、颈联:“望断天涯无归路,凄凉风雨故园心。” 这两句表达了谭嗣同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绝望,他望着远方,却看不到归路,风雨交加,更添凄凉之感。
4、尾联:“寄言后世学者道,变法从来未有因。” 这两句是谭嗣同对后世学者的寄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牺牲和努力,能够激励后人继续变法维新,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放弃。
创作背景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写下了这首《狱中题壁》,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变法失败的悲愤和对未来的希望,也展现了他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谭嗣同的牺牲和这首诗的流传,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悲壮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