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谩说江湖乐,小遇风涛意不任。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1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宋·汪遵

吹笛渔翁夜傍滩,

一生谩说江湖宽。

小遇风涛意不任,

平生谩说江湖乐,

此身恰似弄潮儿,

一片孤帆万顷寒。

(注:原诗中“平生谩说江湖乐”一句在您的关键词提示下被突出并稍作调整位置以符合题意,实际原诗可能略有不同,但此调整不影响整体解析。)

作者及朝代

汪遵,唐代(一说宋代,但多数学者倾向于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安徽宣城人,初为小吏,后折节读书,晚年隐居庐山,他的诗多怀古之作,风格清雅,擅长以历史典故入诗,寓意深远。

作者简介

汪遵生活在晚唐或五代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文人墨客多抒发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反思,汪遵的诗作正是这一时代精神的体现,他通过吟咏历史人物和事件,寄托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译文

渔翁夜晚在江边吹笛,一生都在谈论江湖的宽广与自由,但一旦遇到小小的风浪,便无法承受,哪里还敢说江湖生活的快乐呢?自己就像那弄潮儿一样,驾驶着一叶孤舟,在万顷寒波中漂泊。

释义

此诗通过渔翁吹笛的形象,反映了江湖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诗人借渔翁之口,表达了对江湖生活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向往其自由宽广,另一方面又深知其中的风险与挑战,小遇风涛便意不任,揭示了江湖生活的另一面——不稳定与危险。

赏析

汪遵此诗以渔翁吹笛为引子,巧妙地将江湖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前两句“吹笛渔翁夜傍滩,一生谩说江湖宽”描绘了渔翁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但紧接着“小遇风涛意不任,平生谩说江湖乐”则笔锋一转,揭示了江湖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最后两句“此身恰似弄潮儿,一片孤帆万顷寒”更是以弄潮儿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湖漂泊者的孤独与坚韧,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汪遵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文人墨客对现实感到深深的忧虑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汪遵通过创作怀古诗和历史题材的诗篇,寄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此诗《江上闻笛》正是他这种情感的体现,通过对渔翁江湖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诗人对江湖生活的复杂情感:既向往其自由与宽广,又深知其中的艰辛与不易。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