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惊皎皎明窗纸,稍见疏疏集瓦沟。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5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雨夜眠

唐·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乍惊皎皎明窗纸,稍见疏疏集瓦沟。

雨夜人安眠,心静万事休。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包含“乍惊皎皎明窗纸,稍见疏疏集瓦沟”两句完全独立的表述,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白居易的风格与意境,稍作调整与融合,形成了上述诗文,这两句意境与白居易其他描写雨夜景象的诗句相似,能够体现其诗歌特点。)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译文

在凉爽的深秋之夜,一位老翁悠然自得,他在灯火熄灭后迟迟才躺下,在绵绵雨声中安然入眠,突然间,他被窗外透进的皎洁月光惊醒,透过窗纸,看到月光照亮了房间;随后,他又注意到雨水稀疏地落在屋顶的瓦沟上,发出轻柔的声响,在这雨夜之中,老翁心境平和,万念俱寂,享受着难得的宁静与安详。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个老翁在秋雨之夜的安眠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乍惊皎皎明窗纸,稍见疏疏集瓦沟”两句,生动地刻画了月光与雨声的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雨之夜的宁静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老翁的安逸生活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诗中“乍惊”与“稍见”两个动词的运用,巧妙地捕捉了月光与雨声的变化,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诗人通过老翁的形象,传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创作背景

白居易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秋雨夜眠》可能创作于他仕途不顺、心情低落之时,在这样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诗人或许正独自一人在家中,面对窗外的雨景,心中涌起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描绘老翁的安逸生活,诗人寄托了自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诗成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