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悲风晓辄收,布衾如铁强扶头。的解释

春秋1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一夜悲风晓辄收,布衾如铁强扶头。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一夜的狂风在黎明时停止,我身上的布被冷硬如铁,难以抵挡严寒,只能勉强支撑着抬起头。

(注:原文中“一夜悲风晓辄收,布衾如铁强扶头”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虽在同一首诗中,但为保持译文的连贯性,这里将两句译文结合进行了适当调整。)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在晚年时期,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心系国家,渴望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诗中“一夜悲风”象征着时局的动荡和艰难,“布衾如铁”则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但即便如此,陆游依然“强扶头”,即勉强支撑着,表现出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而著称,诗中通过描绘自己身处孤寂荒凉的乡村,却仍然心系国家的场景,展现了陆游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诗中“一夜悲风晓辄收,布衾如铁强扶头”等句,也以其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南宋朝廷的腐败和北方金人的侵略之下,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陆游虽然身怀壮志,但多次被朝廷排挤和打压,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来的希望,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南宋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