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悟君王物色求,子陵应已弃羊裘。出自哪首诗?

小星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七里滩

唐·胡曾

早悟君王物色求,子陵应已弃羊裘。

当时若得同渔钓,至今犹是帝王师。

作者及朝代

作者:胡曾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胡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时期,他擅长咏史诗,作品多借古讽今,寓意深刻,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胡曾的咏史诗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如果严子陵早些领悟到君王对他的赏识和征召,那么他应该早就放弃了那件象征隐士身份的羊裘,如果当时他能与光武帝刘秀一同垂钓,那么直到现在,他仍然会是帝王之师。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严子陵(东汉初年著名隐士)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士与仕途之间选择的思考,严子陵拒绝了光武帝刘秀的征召,坚持隐居生活,而诗人则设想如果他接受了征召,或许会成为帝王的重要辅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想象,展现了严子陵的隐士形象以及他与光武帝之间的故事,诗人通过“早悟君王物色求,子陵应已弃羊裘”两句,表达了对严子陵选择隐居生活的理解,同时也暗示了如果严子陵选择出仕,可能会有不同的命运,后两句“当时若得同渔钓,至今犹是帝王师”则进一步强调了严子陵的才华和可能的历史地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仕途与隐士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的咏史手法巧妙,通过虚构的情境来展现历史人物的可能选择,既富有想象力,又引人深思,诗人也借严子陵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社会的政治环境有关,唐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许多士人面临着仕途与隐士生活的选择,胡曾通过咏史的方式,借严子陵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普遍关注,胡曾作为一位擅长咏史诗的诗人,他通过这首诗也展现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