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此地几维舟,我亦飘零苦倦游。全诗是什么?

生辉3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维舟苦倦游

朝代:清代

作者:宋琬

经行此地几维舟,我亦飘零苦倦游。

落日芦花迷远岸,秋风雁字写清秋。

人家多住渔矶畔,客路偏逢水驿愁。

欲问前村沽酒处,竹篱茅舍几家留。

作者简介

宋琬(1614年-1673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清代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抗清名将,宋琬一生经历了明清易代的动荡,早年曾参与抗清斗争,后降清为官,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他的诗文作品情感真挚,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深沉哀婉的情感表达,是清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经过这里不知有多少船只停泊,我也像这漂泊的船只一样,在疲倦的旅途中苦苦挣扎,夕阳下的芦花迷蒙着远方的河岸,秋风中雁群排成人字形,书写着清冷的秋天,人们大多居住在渔矶旁边,而我作为旅人,偏偏在这水边的驿站遇到了忧愁,想要询问前村的酒家在哪里,只见竹篱笆和茅屋,不知有几家愿意留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首联点题,写诗人经过此地,看到许多停泊的船只,联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涯;颔联通过描写落日、芦花、秋风、雁字等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颈联对比了人家安居与客路忧愁的情境,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疲惫;尾联则以询问酒家留客为结,寄托了诗人对温暖归宿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将漂泊的疲惫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落日芦花迷远岸,秋风雁字写清秋”两句,以景寓情,既描绘了秋日傍晚的凄清景象,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人家安居与客路忧愁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琬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的时期,诗人身处异乡,漂泊无依,内心充满了疲惫与厌倦,在旅途中,诗人看到停泊的船只和安居的人家,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表达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的诗作,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遭遇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人们流离失所的现实背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