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纵寒生犹附火,尔能孤立乱山中。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31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松

朝代:宋代

作者:陈樵

我纵寒生犹附火,尔能孤立乱山中。

雪霜满地风雷怒,独抱青葱不改容。

作者简介

陈樵,字君采,号东斋,南宋末年至元初的文学家、诗人,他生于乱世,一生历经坎坷,但性格坚韧不拔,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以诗文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寓情于景,意境深远。

译文

即便我身处寒冷之中,仍像靠近火焰般寻求温暖;而你(松树),却能独自屹立在纷乱的山峦之间,当雪霜铺满大地,风雷交加之时,你依然坚守着那份青翠,不改其色。

释义

此诗以“我”与“尔”(松树)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松树坚韧不拔、不畏严寒、孤高自守品格的赞美,前两句通过“寒生附火”与“孤立乱山”的对比,突出了松树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松树在风雪交加中的不屈不挠,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命力与高尚情操。

赏析

这首诗以松树为题材,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赞美,诗中“我纵寒生犹附火”一句,既是对个人境遇的写照,也隐含了对世俗温暖的渴望;而“尔能孤立乱山中”则是对松树独立不倚、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后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强化了松树的象征意义,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人格追求。

创作背景

陈樵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诗人身处乱世,个人命运多舛,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更加坚韧的态度面对生活,此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松树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感慨,松树在风雪中依然青翠的形象,正是诗人内心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