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我贫不得为君谋,恐君远适关我忧。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690年,卒于751年左右,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东部)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律诗,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有交往,诗名颇盛,他的作品以边塞诗和送别诗最为人称道,风格慷慨悲凉,善于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的歌曲,昨夜微霜已经悄悄渡过黄河。
鸿雁在愁绪中难以忍受听闻,更何况是客居他乡经过云山。
关城的曙色催促着寒气逼近,御苑中的捣衣声傍晚时分更多。
我贫穷无法为你筹划未来,只担心你远行让我深深担忧。
释义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魏万远行的深切关怀和忧虑,首联点明离别的时间和情景,颔联通过鸿雁和云山等意象,渲染了离别的愁绪和旅途的艰辛,颈联描绘了关城曙色和御苑砧声,进一步烘托了离别的氛围,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担忧和无力为友人谋划未来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真挚深沉,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离别的愁绪和旅途的艰辛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无力相助的无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如“鸿雁不堪愁里听”一句,通过鸿雁这一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深忧虑和不舍之情,而“我贫不得为君谋”一句,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无奈和无力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友人魏万远行时所作,魏万是诗人的朋友,两人情谊深厚,在魏万即将远行之际,诗人深感忧虑和不舍,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之作,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愁绪,还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无力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