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知我寒无褐,惠以檐间百尺裘。的解释

小星195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别除斯远二首·其二

宋 杨万里

天公知我寒无褐,惠以檐间百尺裘。

霜雪不教侵骨冷,北风吹却上眉头。

由于“天公知我寒无褐,惠以檐间百尺裘”这句诗并非直接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而是出自杨万里的《别除斯远二首·其二》,以下将主要围绕杨万里的这首诗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被后人誉为“诚斋体”。

译文

上天知晓我寒冷而没有棉衣,便赐予我屋檐下如百尺长裘般的庇护,霜雪无法侵袭我让我骨寒,北风虽然吹来,却也只是轻轻拂过我的眉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拟人的手法,将天公描绘成一位慈悲的神灵,它知晓诗人的困苦,于是在寒冷的天气中给予他庇护,檐间的庇护如同百尺长裘,让诗人免受霜雪的侵袭,北风虽然吹来,但诗人却并未感到寒冷,反而有一种被呵护的温暖。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将天公描绘得富有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情味,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从中找到一丝温暖和希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杨万里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这首诗中,诗人可能借天公的庇护来抒发自己对于困境中的一丝慰藉和希望,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困境中的乐观态度。

杨万里的《别除斯远二首·其二》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佳作,通过拟人的手法和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困境中的乐观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