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湖亭晚归
唐·白居易
尽日湖亭卧,心无俗念营。
起来携短杖,归去掩柴扃。
不唯新种荷成柄,更复添栽柳作行。
内无忧患迫,外无人事牵。
到此心情懒,悠然似葛天。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整天躺在湖边的亭子里,心中没有世俗的杂念。
起身时拿起短杖,回家时关上柴门。
不仅新种的荷花已经长出了茎秆,还又栽下了柳树作为行道树。
内心没有忧患逼迫,外界也没有人事牵绊。
到了这种境地,心情变得慵懒,仿佛回到了远古的葛天氏时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湖边亭子中度过的一天,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诗中“不唯新种荷成柄,更复添栽柳作行”两句,既描绘了湖边的自然景色,又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营造和享受,通过“内无忧患迫,外无人事牵”的表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湖边亭子中的闲适生活,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热爱和享受,诗人通过“内无忧患迫,外无人事牵”的表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悠远,语言优美,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内心苦闷,于是选择隐居山林,享受闲适生活,在湖边亭子中,他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