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种菊
宋·刘克庄
园亭种菊只须多,多实相求半已讹。
冷艳清香关节少,晚开迟落岁华长。
黄鹂久住浑相识,白雁初来亦自惊。
篱下开时无客见,瓶中折得几人怜。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并称“南宋三大家”,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婉约细腻之作,且善于化用前人诗句,自成一家之言。
译文
在园亭中种植菊花只需多种,但若过分追求数量,反而容易出错(指菊花品质参差不齐),菊花以其冷艳清香著称,少有人为的雕饰,晚开迟落,陪伴着漫长的岁月,黄鹂鸟长久居住在这里,与菊花仿佛成了老朋友,而初来的白雁也对这满园的菊花感到惊奇,当菊花在篱笆下默默开放时,却少有人欣赏,即便是被折下放入瓶中,又能得到多少人的怜惜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园亭中种植菊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菊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中“只须多,多实相求半已讹”一句,既是对种菊的反思,也是对人生追求的某种隐喻,暗示过分追求数量或外在,往往会失去本质或真谛。
赏析
本诗以种菊为引子,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既有对菊花自然美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冷艳清香关节少”一句,高度赞扬了菊花的高洁与纯真,而“晚开迟落岁华长”则进一步强调了菊花坚韧不拔、持久不衰的精神,后两句通过黄鹂与白雁的对比,以及菊花无人欣赏的境遇,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刘克庄一生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晚年更是过着隐居生活,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面对园中的菊花,有感而发之作,通过种菊、赏菊的过程,诗人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诸多感慨,既有对菊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刘克庄作为一位文学大家,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