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十二首·其一
魏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翳余木,倏忽寒将逼。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
何意栖不敛,去来飘忽似云流。
去留岂无意,四坐长咨嗟。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渊明种秫有公田,郑老时时得酒钱”并未直接出现在上述《杂诗十二首》中,但这两句实际上出自陶渊明的另一首诗《和郭主簿二首·其一》,为便于解析,以下将以此诗为基础进行展开。)
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魏晋:陶渊明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琴书。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渊明种秫有公田,郑老时时得酒钱。
(此两句为诗中意境的引申,虽未直接出现,但反映了陶渊明种秫酿酒、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感悟,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和郭主簿二首·其一》部分)
堂前林木郁郁葱葱,夏日里浓荫密布。
和煦南风适时吹来,吹开我的衣襟。
断绝交游抛开俗务,悠闲地卧起抚琴读书。
园子里蔬菜茂盛,旧粮还储存着许多。
经营生计固然有极限,超过需求就非我所愿。
舂秫酿成美酒,酒熟时我自斟自饮。
幼子在我身旁嬉戏,牙牙学语尚未成音。
这样的生活真快乐,姑且用它忘却那华贵的冠簪。
远远望见白云悠悠,怀念起古人多么深沉。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田园后的宁静生活,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日常生活以及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人生态度。“渊明种秫有公田,郑老时时得酒钱”的意境,暗示了诗人自给自足、酿酒自饮的闲适生活。
赏析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面,他通过对比世俗的喧嚣与田园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等句,不仅展现了诗人酿酒自饮的闲适生活,也体现了其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到刘宋初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对现实不满,但又无力改变,于是选择了隐居田园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其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