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所期共剪西窗烛,却值移家方借车。
(注:“所期共剪西窗烛,却值移家方借车”并非李商隐原句,原诗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创意性改写,保持意境相符。)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但诗文成就极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情感细腻,构思新奇,风格秾丽,独具特色。
译文
你问我何时能归家,归期却难以确定,此刻我在巴山夜雨中,看着秋池水位渐涨。
本期待与你共剪西窗下的烛火,倾诉衷肠,却恰逢我因搬家正忙着借车搬运。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异乡巴山夜雨中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团聚时刻的渴望,前两句以“君问归期未有期”开篇,直接点出诗人无法确定归期的无奈;后两句则以“所期共剪西窗烛”与“却值移家方借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因现实原因无法与亲人团聚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虽为创意性改写,但仍保留了李商隐诗歌的深情与意境,通过“巴山夜雨”这一典型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所期共剪西窗烛”与“却值移家方借车”的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戏剧性,也深刻揭示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无奈与感慨。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创意性改写,但我们可以结合李商隐的生平与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与亲人聚少离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在某个异乡的夜晚,面对绵绵细雨和孤寂的秋夜,心中涌起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从而创作出这样一首充满深情与无奈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商隐对亲情的珍视、对团聚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