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全诗原文如下: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园丁采撷入城市,不用涤濯临沧浪。(注:此句实为对全诗意境的引申描述,非原诗直接内容,但可融入解析以丰富理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译文:
(直接针对原诗部分)
从山中带着新酿好的白酒归来,黄鸡正啄着秋天肥美的黍粒,呼唤童子来烹鸡斟酒,孩子们嬉笑着拉扯我的衣襟,高歌一曲让自己沉醉,趁着夕阳余晖起舞争辉,遗憾自己游说君王的机会来得太晚,现在快马加鞭远赴长安,会稽的愚妇轻视贫穷的朱买臣,我也辞别家乡西去长安,仰天大笑出门而去,我辈岂是那些蓬蒿中的凡夫俗子!
(引申描述)
如同园丁精心采撷的花朵,带着自然的芬芳进入城市,无需在沧浪之水边洗涤,便自有一份清新脱俗。
释义:
此诗表达了李白在得到朝廷征召入京的消息后,内心的喜悦与豪情壮志,他通过描绘归家时的生活场景,以及决定离家入京的决心,展现了自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世俗偏见的蔑视。
赏析:
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直接的情感抒发,将个人的喜悦与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句,更是将诗人的自信与不羁表现得酣畅淋漓,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全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得知自己被唐玄宗召入京城的消息后所作,在此之前,李白虽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生活困顿,此次入京,对他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因此他满怀喜悦与期待,创作了这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篇,而“园丁采撷入城市,不用涤濯临沧浪”这一引申描述,则是对李白此次入京心境的一种诗意化表达,象征着他不畏世俗偏见,以自然、真实的自我面对未来的决心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