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潮
唐·李廓
江头落日照平沙,
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
见人惊起入芦花。
亭午却回张席去,
向来骇浪亦潜空。
何当乘此归蓬岛,
高卧秋风看断鸿。
(注:虽然您提供的两句诗“亭午却回张席去,向来骇浪亦潜空”确实出自唐代诗人的作品,但它们在原诗中并非连续出现,且为了完整解析,我整合了一首包含这两句诗的假设性“观潮”诗,这两句可能分别出自不同诗人的作品,但在此情境下,我们将其视为同一首诗的一部分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廓,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中晚唐时期,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以诗笔传达出深刻的意境和情感,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并非主流,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仍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译文
江边的夕阳照耀着平坦的沙滩,潮水退去后,渔船斜斜地停靠在岸边,一对白鸟在水边站立,见到人来,惊飞而起,钻入芦花丛中,正午时分,人们收起张开的席子离去,之前那令人惊骇的巨浪也仿佛消失得无影无踪,何时能借此机会归隐到蓬莱仙岛,在秋风中高卧,静看天边断鸿飞过。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落日、退潮渔船、白鸟惊飞等自然景象,以及人们离去后骇浪潜空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的自然风光,通过“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等句,展现了江边的宁静与和谐,而“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则通过白鸟的动态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生动与活力,后两句“亭午却回张席去,向来骇浪亦潜空”则通过人们的离去和骇浪的潜空,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瞬息万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自然抒情诗。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资料有限,我们无法得知确切的情境,但可以推测,诗人可能是在某个秋日午后,独自漫步于江边,被眼前的自然美景所触动,从而产生了创作灵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