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怀友
唐·李商隐
想见经行屡成赋,不妨传写总遗余。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天涯情未已,梦回故里意难平。
何时共饮东窗下,一话桑麻一话诗。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译文
想要见到你,我屡次提笔写成诗篇,不妨将这些诗作传抄流传,总有一些情感会遗留下来给我,柳条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我却不忍目睹,因为那满树的梅花已让我心碎断肠,虽然身在天涯,但我对你的思念从未停止,梦中回到故乡,心中的情感却难以平复,何时才能与你一同在东窗下饮酒,一边谈论农事,一边吟咏诗歌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渴望重逢的心情,首联“想见经行屡成赋,不妨传写总遗余”直接点出诗人因思念而频繁创作诗歌,并希望这些诗作能够传达给友人,留下一些情感的痕迹,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柳条、梅花)来烘托诗人的孤独和忧伤,进一步加深了思念之情,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重逢、共话桑麻和诗歌的美好期待。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烘托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得情感更加真挚动人,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弄色”、“断肠”等词语都富有表现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诗人在结构上也安排得十分巧妙,从思念到期待,层层递进,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递进和升华的趋势。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亲友,内心充满了孤独和忧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更加怀念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渴望能够重逢并再次分享彼此的生活和诗歌,他提笔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期待,这首诗也反映了李商隐晚年时期对人生、友情和诗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