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感
晋唐旧刻故存不,林壑幽人今有诸。
古木参天遮日影,清泉漱石绕山庐。
闲来静坐观云起,兴至挥毫赋诗文。
莫道此中无乐事,心随境转自超尘。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逸风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李逸风,宋代文人,生平事迹不详,以诗文见长,尤善山水田园之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之美与隐逸生活之趣,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译文
晋唐时期的古籍碑刻是否还保存着?山林沟壑间是否还有隐居的高人呢?古老的树木高耸入云,遮挡住了日光,清澈的泉水冲刷着石头,环绕着我的山居小屋,闲暇时,我静坐观看云卷云舒,兴致来时,便挥毫泼墨,吟诗作赋,不要说这里没有快乐的事,只要心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转变,自然能够超脱尘世的烦恼。
释义
首联“晋唐旧刻故存不,林壑幽人今有诸”以问句开篇,既表达了对古代文化遗产的关切,也引出了对当代隐士生活的探寻,颔联“古木参天遮日影,清泉漱石绕山庐”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隐居环境,颈联“闲来静坐观云起,兴至挥毫赋诗文”则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以及其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尾联“莫道此中无乐事,心随境转自超尘”点明主旨,强调了心态调整对于超脱尘世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诗中既有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清幽与和谐,以及自己在此环境中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诗人也通过“心随境转自超尘”的哲理思考,启示人们要调整心态,以超然物外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逸风隐居山林期间,在宋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士人阶层的崛起,许多文人开始追求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李逸风作为其中的一员,可能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选择隐居山林,以诗文为伴,享受自然之美,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周围环境、个人心境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和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