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感怀
唐·刘沧
幽居空谷端事愧,顾叹诗无老手题。
林壑鸟啼春寂寂,溪桥人度晚凄凄。
白云出岫闲相逐,明月临窗淡自宜。
欲问尘中名利客,几人能得似君齐?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沧,唐代晚期诗人。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刘沧,生卒年不详,唐代晚期的一位诗人,其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他的诗作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反映了晚唐时期士人的一种普遍心态,虽然刘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显赫,但其作品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心中不免有些愧疚,回望过去,感叹自己的诗作还未能得到老练诗人的题咏,林中的鸟儿在春天里啼叫,四周一片寂静,傍晚时分,溪桥上有人走过,显得格外凄凉,白云从山中悠然飘出,相互追逐,明月高悬窗前,显得格外淡雅宜人,试问那些尘世中追求名利的人,又有几人能像你这样超脱自在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对尘世名利的淡泊,首联“幽居空谷端事愧,顾叹诗无老手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反思和对诗艺的谦逊;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山林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尾联则以反问的方式,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尘世名利的超脱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隐居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林中的自然景色与个人的内心世界相结合,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名利的淡泊,诗中“白云出岫闲相逐,明月临窗淡自宜”两句尤为传神,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寓含了诗人超脱自在的心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沧晚年隐居山林时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阶层普遍感到迷茫和困惑,刘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尘世纷扰感到厌倦,于是选择隐居山林,追求一种超脱自在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自我心境和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沧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名利的淡泊态度,也可以窥见晚唐时期士人阶层的一种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