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旋化空王服,宫殿曾招帝子魂。的释义

小星7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南岳

唐·张说

岳镇南楚苍梧野,岩峦万重云水阔。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遂湮没。

帝子去兮天不语,苍苍烟水空流去。

袈裟旋化空王服,宫殿曾招帝子魂。

朱陵洞口闭空寂,飒沓寒风吹雨过。

惟余采翠在庭庑,空王终古成蹉跎。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早年以文辞知名,开元初年,与苏颋同为朝中宰相,后来因故被贬为地方官,晚年复任宰相,封燕国公,他擅长文学,为文俊丽,词采赡蔚,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

作者简介

张说不仅是唐朝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文风格多样,既有雄浑壮阔之作,也有清新自然之篇,他的文章以才思敏捷、辞藻华丽著称,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政治上,他历经宦海浮沉,但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文学的热爱。

译文

南岳衡山矗立在南楚的苍茫大地之上,山峦重叠,云雾缭绕,水波浩渺,九疑山连绵不断,山峰相似,然而舜帝的陵墓却已湮没无闻,帝子离去后,上天沉默不语,只有苍茫的烟水空自流淌,僧侣们披上了袈裟,化作了空王的信徒,而宫殿中却曾招来过帝子的魂魄,朱陵洞口寂静无声,寒风飒飒,吹过细雨,庭院中只剩下翠绿的草木,空王寺终究成了岁月的蹉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南岳衡山的壮丽景色和舜帝陵的沧桑变迁,诗人通过描绘山峦、云雾、水流等自然景观,以及舜帝陵的湮没和僧侣的修行生活,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和惋惜。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方面,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将南岳衡山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表达历史感慨方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舜帝陵和僧侣修行的故事,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使诗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说在游览南岳衡山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仕途的挫折或人生的困惑,因此在游览过程中,他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历史和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在唐代,士人们普遍崇尚自然和历史,他们通过游览山水、凭吊古迹等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追求,张说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