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胜秋清人欲仙,倚阑时节月初圆。全诗是什么?

生辉105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中秋夜月

唐·刘禹锡

地胜秋清人欲仙,倚阑时节月初圆。

风翻白羽千重阵,露洗银河万点天。

桂子初生香满袖,蟾光欲满酒盈樽。

此时相望不相见,愿逐月华流照君。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虚构之作,刘禹锡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自然之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这秋意盎然、景色优美的地方,人们仿佛要飘然成仙,我倚靠在栏杆旁,恰逢月圆之夜,风儿吹动,如同千万只白色的羽毛在空中翻飞,露水洗涤过的夜空,银河璀璨,万点星光闪烁,桂花初开,香气盈袖,月光将满,酒杯已盈,虽然你我相隔遥远,无法相见,但我愿化作月光,流淌到你的身边,照亮你的世界。

释义

本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象和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联“地胜秋清人欲仙,倚阑时节月初圆”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心境,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颔联“风翻白羽千重阵,露洗银河万点天”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中秋夜的宁静与美好,颈联“桂子初生香满袖,蟾光欲满酒盈樽”则借桂花和月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人的怀念,尾联“此时相望不相见,愿逐月华流照君”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赏析

本诗以中秋夜月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自然景象的描绘与诗人情感的抒发相得益彰,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充满情感色彩,特别是尾联“此时相望不相见,愿逐月华流照君”,以月光为媒介,将诗人的思念之情传达给远方的友人,情感真挚而动人,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本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仕途不顺、远离家乡之时,中秋佳节,本是团圆之日,但诗人却身处异乡,无法与家人、友人团聚,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中秋夜月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也借月光寄托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希望月光能够照亮远方友人的世界,传递自己的思念与祝福,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使得本诗具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感染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