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尽入黄泉路,远客空登乌石山。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6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忆旧游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故人尽入黄泉路,远客空登乌石山。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原诗中后两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实际上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此处为虚构融合,以符合题目要求,展现“故人尽入黄泉路,远客空登乌石山”两句的情境。)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老朋友们都已经离世,如同进入了黄泉之路,而我作为远方的来客,独自登上乌石山,心中满是孤寂与怀念。

(注:由于后两句非李商隐原句,故在此仅翻译前两句。)

释义

“故人尽入黄泉路”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悼,黄泉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死亡后的归宿。“远客空登乌石山”则描绘了诗人自己身处异乡,孤独地登上乌石山,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友人的思念。

赏析

这两句诗以极其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自己在异乡漂泊的孤独感,通过“故人尽入黄泉路”与“远客空登乌石山”的对比,展现了生死离别与空间隔离的双重悲哀,情感深沉而强烈,诗句中的“尽入”与“空登”两个词,也极富表现力,前者强调了故人已全部离世的事实,后者则突出了诗人独自登山的孤独与无奈。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的后两句并非李商隐原句,但我们可以假设这两句是在某种特定的情感背景下创作的,李商隐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仕途不顺,友情也多有波折,在晚唐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或许在某个孤独的夜晚,想起了那些已经离世的友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思与怀念,于是写下了这两句充满深情与哀愁的诗句,而“远客空登乌石山”则可能是他在异乡漂泊时,面对自然景色,触景生情,更加深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