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烟终日锁楼台,细雨丝丝半湿苔。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19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楼台

唐·韦庄

轻烟终日锁楼台,细雨丝丝半湿苔。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开。

闲倚画屏求俊语,自拈红烛写新裁。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成独上台。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轻烟整日笼罩着楼台,细雨如丝半湿了青苔,树林中的花朵被细雨打湿,如同胭脂般娇艳欲滴;水中的荇菜随风摇曳,翠绿的枝条仿佛被轻轻拉开,我悠闲地倚靠在画屏旁寻找优美的词句,自己手持红烛构思新的诗作,有谁能够像张公子那样,创作出千首诗篇独自登上诗坛的高峰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楼台周围的细雨轻烟、花卉水草的美丽景象,以及诗人自己创作诗歌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赏析

首联“轻烟终日锁楼台,细雨丝丝半湿苔”以轻烟细雨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湿润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开”进一步描绘自然景色,通过“著雨”的“林花”和“牵风”的“水荇”,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颈联“闲倚画屏求俊语,自拈红烛写新裁”则转向诗人自己的创作活动,表现出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尾联以“谁人得似张公子”的设问作结,既表达了对张公子(可能是某位诗人的化名或泛指某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的赞美,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和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的某个春日,当时他或许正身处一座楼台之中,被周围的自然美景所吸引,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诗歌创作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通过尾联的设问和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高度评价和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诗中提到了“张公子”,但具体指的是谁已无从考证,可能是韦庄虚构的人物或某位历史上的诗人,由于历史久远和文献缺失,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和意图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