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垂杨
宋·宋祁
汉水秦云远渺茫,
故将心事寄垂杨。
人前举似终难信,
问着垂杨便可知。
作者简介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官员,他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宋祁与兄长宋庠均有文名,时称“二宋”,他在文学上颇有造诣,诗词俱佳,尤其擅长散文,是北宋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也是《新唐书》的主要编纂者之一。
译文
汉水和秦云(代指远方)遥远而渺茫,
我将心事寄托给了垂杨柳。
在人前说起这些终究难以让人相信,
但若是问起垂杨柳,它便会知晓我的心意。
释义
这首诗通过垂杨柳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难以言说的心事,首句“汉水秦云远渺茫”描绘了远方的辽阔与遥远,为全诗奠定了思念的基调,次句“故将心事寄垂杨”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将心事寄托于垂杨柳,以此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深情厚谊,后两句“人前举似终难信,问着垂杨便可知”则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心事的难以言说和垂杨柳的知情。
赏析
这首诗以垂杨柳为线索,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垂杨柳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被视为离愁别绪的象征,诗人借此意象将自己的心事寄托其中,既显得含蓄而深沉,又富有诗意和美感,诗人通过对比“人前举似终难信”和“问着垂杨便可知”,进一步突出了垂杨柳的知情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宋祁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和调任,这使得他常常身处异乡,与亲友相隔甚远,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而垂杨柳则成为了他寄托心事的最佳载体,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墨客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时的一种普遍情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