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客子情怀宜淡薄,主人言语亦分明。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作为远客,我的情怀是淡泊的,而作为东道主的你,言谈举止也是清晰明了的。
释义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草堂环境的清幽和待客的真诚,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生活的贫困和孤寂,前两句写草堂的清幽和鸥群的日日来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中间四句写客人来访,诗人用“不曾缘客扫”和“今始为君开”来对比,表现出对客人的重视和热情,最后两句则通过“客子情怀宜淡薄”和“主人言语亦分明”来揭示诗人淡泊名利、真诚待人的处世态度。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首先是人物对话,宾主问答,活脱脱地描摹出两个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其次是语言朴实自然,无矫饰造作之嫌,全诗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无雕琢之痕,诗人以情取胜,以景烘托,情景交融,意趣盎然,诗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喜客之情,待客之意,更加突出了客人的尊贵以及诗人诚恳待客的美好品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在成都草堂落成之后,在此之前,杜甫经过一番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诗人把客人邀到家中,在闲谈家常中流露了真挚的情谊,并写了这首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客子情怀宜淡薄,主人言语亦分明”作为结尾,既表达了自己作为客人的淡泊情怀,也赞美了主人待客的真诚和坦率,这种淡泊名利、真诚待人的处世态度,正是杜甫一生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