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泊囊山
宋·释绍嵩
小泊囊山古化城,山林端足擅高名。
烟霞深处人稀见,水石清奇路欲迷。
野老逢迎争识面,僧家馈饷竞留行。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听晚莺。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与寺庙生活,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佛教禅意的领悟,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赞赏。
译文
小船停泊在囊山这座古老的佛教圣地,这里的山林美景足以享誉四方,烟霞缭绕的深处人迹罕至,水石清奇,道路仿佛让人迷失方向,乡野的老人争相前来相识,寺庙的僧侣们也纷纷馈赠礼物,竞相挽留我留下,这里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聆听傍晚时分黄莺的啼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泊舟于囊山古化城时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地点与主题,赞美囊山的山林美景;颔联进一步描绘囊山的自然景色,烟霞缭绕,水石清奇;颈联通过乡野老人与寺庙僧侣的热情相待,展现了当地人的淳朴与好客;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囊山美景的深深陶醉与对人生真谛的思索。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囊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中“小泊囊山古化城”一句,既点明了地点,又暗示了诗人对古老文化的敬仰,而“山林端足擅高名”一句,则直接赞美了囊山的山林美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与颈联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将囊山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尾联则以“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听晚莺”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思索与对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绍嵩的一次游历有关,作为一位僧人诗人,释绍嵩经常游历四方,探访名山古刹,以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灵感,囊山古化城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自然成为了释绍嵩游历的重要一站,在泊舟于此期间,释绍嵩被囊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囊山美景与人生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