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多只为人情熟,贫甚还因世法疏。出自哪首诗?

梦梦8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贫居

唐·杜荀鹤

门巷萧条长绿芜,故人容鬓各凋疏。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且孤。

事多只为人情熟,贫甚还因世法疏。

夜雨灯前感慨多,生平心事向琴书。

作者及朝代

杜荀鹤,唐代晚期著名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后曾入南唐为中书令徐铉所赏识,荐授翰林学士,不久病卒,杜荀鹤的诗以反映社会现实、同情民生疾苦著称,风格质朴自然,语言清新流畅。

作者简介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自谓“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故诗作中多写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之作,他的诗风质朴自然,不事雕琢,能够深入生活,反映人民心声,因此在当时及后世都享有较高声誉,他的部分诗作还被收入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典籍中。

译文

门巷里长满了荒草,显得萧条冷落,故人们的容颜和鬓发也都已凋疏,四邻之中有什么呢?只有一两个年老而又孤独的人,事情繁多只是因为人情世故太熟悉,生活贫困还是因为对世俗的法则太疏远,夜雨绵绵,我在灯前感慨万分,生平的心事只能向琴和书倾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贫居生活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深刻感慨,首联写门巷萧条、故人凋疏,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颔联写四邻的贫孤,进一步渲染了贫困的生活状态;颈联则通过“事多只为人情熟,贫甚还因世法疏”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熟悉和对世俗法则的疏远是导致其贫困的原因;尾联则以夜雨灯前的感慨和向琴书倾诉心事作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苦闷。

赏析

这首诗以贫居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诗中“事多只为人情熟,贫甚还因世法疏”两句尤为精彩,既揭示了诗人贫困的根源,又表达了对人情世故和世俗法则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在贫困生活中所写,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杜荀鹤一生贫困潦倒,多次应考不第,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情冷暖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自己的贫居生活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这首诗也体现了杜荀鹤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用自己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