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花木今无主,不把丰碑累放翁。的释义

风云6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附:放翁题壁句

早知花木今无主,不把丰碑累放翁。

(注:此句并非直接出自《游山西村》,而是陆游晚年可能于某处题壁所作,用以表达自己对过往人生的感慨,常与《游山西村》等作品并提,以展现陆游的文学情怀与人生哲思。)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游山西村》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附:放翁题壁句

如果早知道这些花木如今已无人照料,当初我就不会让我的碑文(或名声)累及你了,放翁啊。

释义

《游山西村》描绘了诗人陆游在山阴乡村游历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自然的美丽,以及诗人对古风犹存的欣慰,而“早知花木今无主,不把丰碑累放翁”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人生的反思,以及对身后名声可能给后人带来负担的忧虑。

赏析

《游山西村》以游踪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画面,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早知花木今无主,不把丰碑累放翁”则体现了陆游深沉的人生哲思与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诗人以花木自喻,表达了对身后名声可能给后人带来负担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创作背景

《游山西村》创作于陆游罢官闲居在家之时,陆游在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居乡时所作此诗,此诗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诗人陶醉于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融于其中。

而“早知花木今无主,不把丰碑累放翁”则可能是陆游晚年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深刻反思与总结,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后人的殷切期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