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潮
宋·陈与义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如家。
高树月当门有径,长堤风送水无沙。
弄罢江潮晚入城,红旗飐飐白旗轻。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散文家,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文学家、诗人,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作者简介
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官,靖康之变后,他流离南方,历经战乱之苦,其诗词多写于南渡之后,避乱、逃难、思归是其作品的主题,他的诗虽然也受江西诗派影响,但不专宗一家,风格独特,成就较高,是江西诗派中成就较高的诗人之一,他的词数量不多,但风格清新明快,意境高远,在宋代词坛上占有一定地位。
译文
江边的落日映照着平坦的沙滩,潮水退去后渔船倾斜地停靠在岸边,白色的雁群在秋天的天空中乱飞,如同雪花般飘落,清凉的露水让夜晚感觉如同回到了家中,高大的树木在月光下,门前有小径相通,长长的堤岸在风的吹拂下,水面没有沙尘,玩赏完江潮后,傍晚时分进入城中,红旗和白旗在微风中轻轻飘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观赏钱塘江潮后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江潮退去后的宁静美景和夜晚的清凉舒适,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观潮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首联“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描绘了江边的落日和退潮后的渔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颔联“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如家”通过白雁的乱飞和清露的生成,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凉爽和夜晚的舒适,颈联“高树月当门有径,长堤风送水无沙”则通过高树、月亮、小径和长堤等意象,展现了夜晚的静谧和美好,尾联“弄罢江潮晚入城,红旗飐飐白旗轻”以诗人玩赏完江潮后傍晚入城的情景作结,红旗和白旗在微风中轻轻飘扬,既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和愉悦,也增添了诗歌的动感和韵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南渡之后,流寓江南期间,当时,他历经战乱之苦,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成为他诗歌中的重要主题,在观赏钱塘江潮时,他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江潮退去后宁静美景和夜晚清凉舒适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