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全诗原文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烟径远传僧磬响,云龛深锁佛灯明。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字浪仙,人称“贾长江”,他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曾一度出家为僧,法名无本,贾岛的诗歌风格以清奇僻苦著称,他善于在狭窄的题材中开拓意境,常常通过推敲字词来追求诗句的精炼和意境的深远。
译文
邻居稀少,闲居的环境十分安静,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园子,鸟儿在池边的树上栖息,和尚在月光下敲响了寺门,走过小桥,眼前呈现出一片原野的景色,搬动石头,惊动了山中的云彩和树根,远处的烟霭中传来僧人的磬声,云龛深处佛灯闪烁着微光,我暂时离开,但还会再来这里,我们约定的幽会日期不会违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友人李凝的隐居之所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隐居之地的幽静和神秘。
赏析
意境深远:诗中通过“草径”、“荒园”、“鸟宿”、“僧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用词精炼:“僧敲月下门”一句中的“敲”字,经过贾岛的反复推敲,最终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体现了诗人对字词的极致追求。
情感真挚: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过程中,探访友人李凝的隐居之所时所作,李凝的隐居之地环境幽静,景色宜人,给贾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描绘这一场景,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