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高处不宜登,闲却西楼最上层。出自哪首诗?

生辉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思

宋·周密

秋来高处不宜登,闲却西楼最上层。

四面云山无近远,一川烟树自青澄。

孤云出岫闲相逐,野鸟归巢得自矜。

此际凭阑无限意,夕阳回首见飞鹰。

作者简介

周密(1232年-1298年或1301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流寓湖州(今浙江吴兴),置业于弁山之阳,故自号弁阳老人、苹洲,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能诗文,有《草窗词》《草窗韵语》《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云烟过眼录》《浩然斋雅谈》等传世。

译文

秋天到来后,高处的楼台不宜再登,于是西楼的最上层便闲置了下来,四周的云山无论远近都笼罩在秋色之中,一条河流两岸的树木在烟雾中显得更加青翠而澄澈,孤独的云朵从山间飘出,悠闲地相互追逐,野鸟归巢时显得格外自豪,此时我凭栏远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思绪,回头望去,夕阳下一只飞鹰正在翱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诗人认为秋天的高处不宜再登,因为秋日的景色虽美,但登高易引发人的愁绪,他选择了西楼的最上层作为观赏点,欣赏四周的云山和烟树,诗中通过孤云、野鸟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限的思绪。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诗中“秋来高处不宜登”一句,既点明了季节,又暗示了诗人的心境,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如“四面云山无近远,一川烟树自青澄”等,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诗人也通过“孤云出岫闲相逐,野鸟归巢得自矜”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闲适与自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有关,周密生活在南宋末年,国家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感到一种无奈和无力感,于是选择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限的思绪,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关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