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隐居杂感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案头几卷阴功录,壁上诸家劝世诗。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闲来无事观花影,兴至有情赋月词。
莫道人间多苦海,此中自有乐天知。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常寓含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其书法和绘画亦独具风格,尤其是他的竹石画,更是名扬四海。
译文
书桌上摆放着几卷记录善行的书籍,墙壁上挂着各家各户的劝世诗篇,在白天放声高歌时应当畅饮美酒,趁着青春年华与好友一同归乡,闲暇时观赏花影,兴致来时对着月亮吟诗作赋,不要说人世间充满了苦难,在这隐居的生活中自有其乐趣和知足。
释义
首联“案头几卷阴功录,壁上诸家劝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环境,书桌上和墙壁上都是充满正能量和教诲意义的书籍和诗篇,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和智慧的追求,颔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欢乐和青春时光的珍惜,颈联“闲来无事观花影,兴至有情赋月词”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尾联“莫道人间多苦海,此中自有乐天知”则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乐观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诗中充满了对善行、道德和智慧的崇尚,同时也流露出对青春、欢乐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隐居生活的宁静、悠闲和自在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哲理的启迪,又有情感的共鸣,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人生智慧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晚年隐居期间,郑板桥一生历经坎坷,晚年时选择归隐山林,过上了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段时期,他深入反思人生和社会,对道德、智慧和自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和思考的产物,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美好和宁静,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乐观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郑板桥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他通过劝世诗和阴功录等意象,暗示了社会上的道德沦丧和人心不古,从而更加凸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珍视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