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不识先生真悟处,未离文字已逃禅”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释绍嵩的《和曾吉父求梅于谹父二首·其一》,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原文
《和曾吉父求梅于谹父二首·其一》
宋·释绍嵩
东阁官梅动诗兴,北枝先暖对春寒。
不识先生真悟处,未离文字已逃禅。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禅意,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东阁的官梅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北枝的梅花在春寒中率先绽放,我不了解先生真正的领悟之处,他尚未脱离文字就已经达到了禅的境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梅花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理解和追求,首句“东阁官梅动诗兴”描绘了梅花触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次句“北枝先暖对春寒”则通过梅花的先开,暗示了禅意的先觉;后两句“不识先生真悟处,未离文字已逃禅”则表达了诗人对先生禅意的钦佩和不解,认为先生尚未脱离文字就已经达到了禅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引子,通过描写诗人的心境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追求和理解,诗中“不识先生真悟处”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先生禅意的钦佩,又流露出自己的不解和困惑,而“未离文字已逃禅”一句,则巧妙地揭示了禅意的超越性和不可捉摸性,即使尚未脱离文字,也能达到禅的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释绍嵩与友人曾吉父、谹父之间的唱和之作,当时,曾吉父向谹父求梅,释绍嵩便以此事为题,创作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和对禅意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和对禅意的理解,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禅意的热衷和追求。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追求和理解,还展示了当时文人墨客对禅意的热衷和追求,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也使其成为一首充满禅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