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中自可逃真性,不用淋漓污葛巾。的解释

春秋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中杂居

朝代:明代

作者:李鱓

林壑深藏一径幽,白云红树满山头。

个中自可逃真性,不用淋漓污葛巾。

作者简介

李鱓(1686年—1762年),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诗人,他早年曾以绘画为生,后入宫廷供奉内廷,但个性不羁,终因不愿阿谀权贵而离开宫廷,晚年生活较为困顿,李鱓的画风独特,擅长花鸟、山水,尤工写意人物,其诗作也颇受时人赞誉,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译文

在林木深邃的山谷中隐藏着一条幽静的小路,白云缭绕,红叶满山,景色如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可以自由地释放真我,忘却尘世的烦恼,无需为了世俗的纷扰而让纯洁的葛巾(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象征高洁)沾染上污浊。

释义

“林壑深藏一径幽”描绘了山中幽静的环境,暗示诗人远离尘嚣的心境;“白云红树满山头”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之美,白云与红叶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个中自可逃真性”表达了诗人渴望在自然中寻求心灵自由,逃避世俗束缚的愿望;“不用淋漓污葛巾”则是对这种生活态度的坚决声明,表明他不愿为世俗所累,保持自己的高洁与纯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林隐居的宁静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前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为后两句诗人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展现了其高洁的人格魅力和对真性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鱓离开宫廷,隐居山林之后,在宫廷期间,他虽得到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但个性上的不羁和对自由的渴望使他难以忍受宫廷的繁文缛节和权贵们的虚伪,他选择离开宫廷,回归自然,过上了隐居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状态的写照,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珍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鱓对真性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越,以及他在逆境中保持高洁人格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